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

美孚的小販傳奇 《萬事達小食》

萬事達小食,可以說是美孚的一個傳奇。雖然我住在美孚的時間不是很長,但也是見證到萬事達小食的鬍鬚老闆及其太太,由無牌小販的推車仔,變成美孚的人流立食店的一個傳奇。

最昔日的時代,我就沒有見聞了,聽聞就是以前荔橋橋底,是一個小販林立的夜食勝地。後來,大家都知道香港的流動小販被整頓了,橋底也由小販檔變成 roller 場,乒乓波場再變成現在的星期日菲國。

我對他們的認識,就由地鐵站的A出口開始。以前經常很晚才收工回家,但一踏出了地鐵站,就傳來一陣陣的碗仔翅香,有時候的晚上宵夜,一旦見到他,就會來一碗《碗仔翅》。

再後一陣子,那個小販檔消失了一段時間,美孚的馳名碗仔翅就此消失嗎? 後來,原先在橋底的豆腐店結業了,改頭換面變成了一間有魚旦、腸粉、碗仔翅賣的小食店,同商場同名,喚作《萬事達》。那一天,去整番串魚旦食下時,鬍鬚老闆的親切笑容,令好不少美孚街坊都會心微笑,更有街坊開心地同女兒說,媽媽是食鬍鬚叔叔的碗仔翅大架。

後來,租金繼續上漲,萬事達廣場的萬事達也光榮地結業了。傳奇的《碗仔翅》又消失了一段時間。

搬離美孚後,只是間中回去。也是年前的事,當我從地鐵站A出口,行入以前樓梯底的食腸粉勝地,這一個小店,又易手了,不過這一次易手,易來了一個似曾相識的名字,這就是傳奇的《萬事達》。

樓梯底的這一個位,向來都是食魚旦、牛肉、腸粉的重要地方,好多人都習慣了,牛雜、腸粉、魚旦、牛肉,立食食晒才走。而萬事達小食,可算是傳奇的傳奇,三次迫遷,三次都換來了更大的舖位,這一家小食店,店內的空間充足,做得也舒服一點,亦因為這樣,可以做的東西也多一點,所以我發現了蒸飯,完全滿足了一邦回家不煮飯的人。

可是,一直都未有與新的《萬事達》結緣。而這一個晚上,約了父母來晚飯,飯前的一陣子時間,我特意回來《萬事達》食《碗仔翅》。


前舖賣魚旦腸粉,側舖賣馳名的《碗仔翅》,鬍鬚太太及員工,主理比較繁忙的魚旦腸粉,鬍鬚叔叔本人,就主理碗仔翅。



我要的叫做三溝,三溝就是碗仔翅加生菜加魚滑。鬍鬚叔叔純熟地,先把生菜在魚肉湯燙熟,先加翅後魚滑,加上了麻油同紅醋,用料十足的碗仔翅,必定要麻油同紅醋帶香。這翅,木耳、雞肉同素翅都非常之充裕,魚滑香口,但不是我食過最滑最彈牙那一種。這一個三溝,若單是碗仔翅的話,絕對是滿分之作,而魚肉只是因為我吃過更好而被比下來而已。



充滿情感的一個碗仔翅,也是美孚街坊的一個聚腳點及童年回憶。回想一下現今好多有特式的食店,推車仔無牌小販出身的的確有不少,而且他們各自有他們自身的辛酸史。美孚《萬事達》的小故事,只是茫茫人海中的其中一個小故事。

食店名稱﹕萬事達小食
地址﹕美孚新邨第三期吉利徑23A號地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