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

灣仔的後巷韓食《韓國館》

灣仔道籃球場至天樂里之間,有好幾條燈火通明,一點臭味也沒有的後巷仔,而且是有街名的,名叫安樂里。這一條看似非常隱蔽的市區小巷,別以為什麼都沒有,你一入內,便會發現,這兒有美食。

就在這後巷內,有一間食店是我十分喜歡的,這是一家韓式的燒烤店,不過習慣中午來食 lunch,所以並沒有韓燒的報導,中午時份,我們會來這兒食 set lunch。而這店的名字十分之簡單,就簡單地叫《韓國館》。



地方,是很典型的韓國風格,一張大檯,兩個爐,一張細檯,一個爐,晚上來食韓燒,應該是一個很好及很舒適的地方。不過,我總是中午來,次次來,都與韓燒無緣,每一次來,都是食午市的套餐,而這一次來到,也不例外。


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

鄉村的點心服務 - 井頭村《井點心雞煲火鍋》

我居住的十四鄉,地點算得上是隱蔽,而且始終是鄉村,買野、食野,一定要搭車出西貢或馬鞍山。不過,西沙路十四條鄉村,人口也不少,總有一些方便村民既服務的。先不說泥涌/西澳四寶,因為他們主打不是我們本區居民;之前也報導過西徑村的兩間茶餐廳、這一次,我來到十四鄉的最大村,井頭村,這村,同樣地,有不少食肆。

最出名的,該是《水井坊》,是一間很典型的茶餐廳。另一間是我未去過,而且不太敢過問的西餐私房菜《One Thirty-One》,人人都過千元找數的,我暫未有這一個財力去這樣豪食一餐。

而就在井頭的小巴站旁,是《水井坊》的對面,也有一個長期都是做食肆的小店鋪,而且,這一個位置,《水井坊》出現之前,算是井頭村的唯一,是老字號《得勝餐廳》的所在地,之後,做過甜品店,做過日式食店,可是命運都不長,而現在,又成為一家新食店的根據地,這是一個點心專門店,晚上也提供雞煲,名字叫《井點心雞煲火鍋》。不過,近日經過村口,該店的路牌已被除去...有點擔心我又遲了為小店撰文.....


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

亞坤來到銅鑼灣 - Ya Kun in Causeway Bay

之前應了 Openrice 的邀請,出席了《亞坤》尖沙咀店的開幕禮,這一次就由該單位直接發出請貼,是銅鑼灣新店的開幕禮,我見近近地,又有時間,當然去趁一個熱鬧,早一點令自己放飯,早一點來銅鑼灣,我再一次在香港找到《亞坤》。



這一次,《亞坤》發大黎做,在銅鑼灣找了一個佔地兩層的樓上鋪,繼續把新加坡的咖啡文化,發揚光大。而且,我得知銅鑼灣店會24小時經營,滿足該區的夜遊人一族。


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

路過東京抺茶屋 - Via Tokyo

抺茶,亦即是緣茶,是新世代年青人及一眾女生的至愛,另一說起綠茶,大家就知道這東西是來至日本,更有人會知道,宇治的是最有名的。

而以抺茶製作的茶點甜品,抺茶製的蛋糕、雪糕,更是風靡了整個年青人界。所以,當香港一出現抺茶專門了,會立即受到哈日族的青睞。平日路經銅鑼灣這《Via Tokyo》,其門口總是充滿了女學生,而我到訪當日,仍是學校的暑假,沒有人排隊,就立即令我的頭上充滿陽光,決定入來,學習哈日。


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

歐洲餐飲屋邨化 - Cafe 1950 歐陸餐廳

馬鞍山,好味道的食肆,有特式有風味的食肆,用手指數一下,只可以數一數二,甚至,在大部份人的眼中,是零。

近幾個月,出現了一個鎮中的熱話,這就是在平平無奇的耀安邨出現了一家富有主題的餐廳,名字就很容易令人明白,來這兒是食西餐的,而且是歐洲主題的菜式,這就是《Cafe 1950 歐陸餐廳》。


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

德州漢堡被人吃事件 - Texas Burger

Texas 德薩斯州,曾經是一個我很想去的地方,原因就是太太兄長的一家人,曾居住在德州與墨西哥交界的城市。可是,計畫,一直計畫,計計計到她哥一家人已搬到西雅圖去了...令到德州同墨西哥,已在我的 travel wish list 剔除去了。

再者,德洲仲有什麼出名呢,姚明? 太空總處? 林書豪?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一套的不敢看的電影《德州電鋸殺人狂》....所以,此 topic 的取名,其實是源於此電影的。

說起德州漢堡有甚麼特別? 那應該就同大部份的美式漢堡一樣,一切以肉為主,而就是因為我要追求美式漢堡的這一份肉感,在香港的我又打美式漢堡的主意,於是,我來到天后,找這一家《Texas Burger》一試。


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

傳統香港小食 - 屯門置樂《粉仔檔》

香港,開埠已經超過100年,在文化上,食物上,早已經有自己的一套獨特 Style。然而,這一次我想說的,不是中外馳名的茶餐廳文化,而是很傳統,也許只有來到新界才能夠找到的《狗仔粉》。朋友介紹過後,令我一直都想來,可是每一次來置樂,都是匆匆忙忙,一是沒時間食野,一是陪著太太茹素,雖知這兒有一檔我心儀的食肆,但鮮有機會拜訪。

這一天,決定同太太分道揚鑣食午餐,於是,我決定去完成任務,找出這一檔傳統的狗仔粉店,名叫《粉仔檔》(前稱《鮮寶食店》)。


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

墨西哥卷 Yonge Piggies

有時候,吃到好的店子,真的是撞彩咁撞。這一次人在夜中環,晚9點,在中環中心上完課後,我沒有向山上尋食,反而沿皇后大道中,向上環方向找,就在準備落文咸街前,蘇杭街轉角位的那一間經常改頭換面的小小食店又有新意思,這一次,換來了一間食墨西哥卷 ( Burrito) 的小食店,名字叫《Yonge Piggies》。


上環這一帶,同灣仔同一命運,漸漸地被外國勢力入侵了,所以造就了西式小店在這一區興起。若有心機在上環的小街尋找,係會有好多新發現的。而我就沒有多去找了,因為這《Yonge Piggies》已經把我截停了。


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

嗜辣人嚐辣 - 霸王川莊

我是一個喜歡吃辣的人,所以有時候我會自稱《嗜辣人》,因為我是喜歡挑戰自己的嚐辣程度的。不過,我並不是一個會餐餐吃辣的人,我始終是一名廣東人,香港人,一個在中國南方長大的人,辣,並不是我們本地菜式的特徵。

是日,有一個嚐辣的機會,而地點,就是在充滿貴氣的中環威靈頓街。這一家川菜,是《霸王山莊》旗下的純四川菜館子,名叫《霸王川莊》。

(photo form Openrice)

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

說好了的《加太賀》

作為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吃貨,都會對佔領了一整條後街的《加太賀》有所認識及聽聞。以前,好多人都會專程來,體驗一下這一條《加太賀街》,體驗一下這一條紅色的街。

事隔多件,《加太賀》的熱潮已經不再,但這並不代表佢已經萎縮,今時今日的《加太賀》,依照是一整條街地列陣,行到入崇潔街,我眼前的,依然是《加太賀》的紅色世界。


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

Fine Lunch @ Amigo 雅谷餐廳

《Amigo》,按字典的解說是西班牙語,朋友的意思;只看娛樂新聞的朋友們,《Amigo》,就是崔建邦的英文名字。但是日我說的,並不是以上的兩樣,我想說的是我來到位於跑馬地的老字號高級食府,《Amigo》(雅谷餐廳)的飲食經歷。

《Amigo》,這一家高尚的餐飲勝地,始於1967年,原址在銅鑼灣的波斯富街,後在1976年,購入了現址的大廈,才成為今時今日,既帶點地中海的歐陸氣色,而且內外都雍容華貴的《Amigo》(雅谷餐廳)。


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

來多場《大龍鳳》

那一天,在《元創方》來了一場《大龍鳳》之後,我受到其宣傳單張的誘使,決定再來一場《大龍鳳》,於是,我根著該宣傳單張上的地圖,來到灣仔皇后大道東附近的那一棟藍色舊樓,在這藍色樓附近,充滿車房的小街道,有著一間很 posh,也十分有古味道的飲食飲酒地點,而這就是灣仔的《大龍鳳》。



同是《大龍鳳》,但灣仔店同元創方店的主題是完全不同的,灣仔的《大龍鳳》,雖然都是以懷舊為主題及裝修設計上的主體,但這是一個花樣年華的老香港感覺,而且這食店的飲食主題亦興其裝修環境相配合,他們營造的,是一個 Fine Dining 的酒吧餐室環境。


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

來一場《大龍鳳》

這一天,約了親愛的姪女在上環的《元創方》用膳加遊覽,發覺這一個活化舊建築的大型項目,給予了商機,及給予已建到密密麻麻的中西區一個寧靜的悠閒空間。

在空曠的廣場行一圈,若不是天氣熱,可以說是一個身心舒暢的活動。來到這兒,大大小小的飲食選擇,也是不少的,而喜歡舊世界的我,看過了一間叫《大龍鳳》的小餐廳的介紹後,就一早鎖定了,我來 (PQM)《元創方》,是為了來一場《大龍鳳》。

要在《元創方》找《大龍鳳》,是要上樓的,在廣場內找到保安守衛,問到是那一棟樓,上到一樓,曾被前舖的一間 cake shop 吸引住了,在旁的《大龍鳳》,其門面,的確是很不顯眼。



本人的姪女,是一位藝術工作者,對一切奇型怪狀的圖畫及裝修設計,都好感興趣。而這一個小小的《大龍鳳》空間,既懷舊又特別,把我們的照相機迷倒了。


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

麗姐再三味緣 - 麗姐廚房

我同《麗姐》的相識,可以算是一個緣份,眼見《麗姐》由一間小小的店,默默耕耘地由一家不顯眼的小店做起,到後來的素食店顧問總廚,再自立門戶開設《麗姐廚房》,這一份努力,這一份堅持,是值得加許的。(大家想知更多《麗姐》的故事,可在 youtube 找《飲食男女,而我同《麗姐》的味緣,也可以看看的以前的文章)。



這一次再撰文表揚,是因為的太耐無來過,也是一個隨緣的機會再來到的,而同樣地,我們也是去完會展的活動而想起回來的,不過當日見《麗姐》馬不停蹄地工作,想向她打招呼,但沒有。

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

新潟米 - 忍者店 - Hikari Bartaurant

現在的灣仔,除了是打工仔的平價午餐勝地之外,也是多國食店駐紮之地。之前,我介紹了好幾間歐洲口味小店,但香港人最愛日食、韓食,灣仔的新、潮店中,當然也有不少日、韓的好味道。

這次,就在鵝頸橋旁,讓我找到一個飲食的新面孔,名叫《Hikari Bartaurant》。查實,此店不算是新,因為他原是在銅鑼灣某商業大廈內做高檔的日本料理,現在改做街舖,性質改了,做比較大眾化,平民化的日式定食。(當然,我指的是午市。)



從堅拿道上走,明眼的,顯眼的並不是餐廳的大門口,因為,第一眼讓我看到的,就是這一個地方。我看到他們的廚房,我看到有一個打不開的門,頓時令我感無耐。幸好,我沒有放棄,原來真正迎接我們的大門口,在堅拿道西的路旁而不是謝斐道。


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

老瀝源老粉麵 - 汕頭魚蛋粉麵家

喜歡到處尋食的我,喜歡把隱世的食店尋找出來的我,舊公共屋邨永遠是我喜歡尋覓的地點,因為,夠舊,夠本地,也夠人情味。

這一天,看完醫生後順道去瀝源邨旁的娛樂城取證件,也是順道的,我進入了瀝源邨尋找舊世界的食肆。不過,這一次入來,其實中有目標,而我的目的地就不是什麼老冰室,老酒樓,而是一間默默地經營的麵食處,叫做《汕頭魚蛋粉麵家》。


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

Bug & Bee - 新一代的泰式西餐

百多年前,歐洲的列強入侵我們亞洲的各國,二戰後,香港、澳門回歸中國之後,外國再沒有佔據我們亞洲的一土一木了 (俄羅斯除外)。不過,外國的文化,早已經對亞洲多國做成了一定的影響。單是說我們的香港,茶餐廳,豉油扒房,就是已是把外國食品改良融合的好例子。

說外國的,法式越南菜同日式西餐,也是把西方飲食的色彩同當地的飲食味道融合的好例子。近來,更時尚的派飲食新文化出現了,那就是帶西式飲食風格的泰國菜。

之前,在 IFC 已經食過同一風格的食品,不過,他們走的,是比較高的格調。而位於銅鑼灣的《Bug & Bee》,同樣是西化了的泰國菜,但他們的取向,是較為親民的飲食路線,某日的中午路過,門口的午餐 menu,把我吸入來了。

(photo from Openrice)

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

電子《Pet Shop Boys》

曾有朋友問過我,在英國生活了那麼久,有沒有喜歡的歌手/樂隊/組合? 其實,我可以講給大家聽,我仿似一個在英國唐人街長大的少年一樣,由細到大,Canto-pop 不離耳,每一次回香港,甚至在當地唐人街及上網在 yesasia.com 買的華語歌,華語電影,多到數唔晒。

詰雖如此,身處英國,總會看《Top of the Pop》,總會去《HMV》、《Virgin Megastore》、《Tower Record》的,英國電視播過的音樂名曲,當然是耳熟能詳。不過,1994年,我在英國第一天上中學,外國的同學們立即問我喜歡什麼歌及什麼球隊? 球隊的答案,先是《Oldham Athletic》後再是《Manchester United》,而音樂方面,很慚愧地,我只認識《Michael Jackson》。

後來,多看了《Top of the Pop》這一個節目,多聽了英國流行的音樂,有一天,兩個全身橙色的組合,背後有一班像軍團的和音在合唱。這一首就是《Go West》,而這一隊組合,一個主音,一個只會企係度,埋頭做他的音樂。充滿了電子節拍的音樂,一個唱,一個樂,並充滿了基味,我立即又想起了香港的《達明一派》......《黃耀明》= 《Neil Tennant》、《劉以達》= 《Chris Lowe》、《達明一派》= 《Pet Shop Boys》,我一直是這樣的認為。



我是因為《Go West》才認識《Pet Shop Boys》的。所以,我算是比較新一代的支持者。老一代的,好多都是由《It's a Sin》開始喜歡他們的,固中原因後說。

而說他們的大碟,我買的第一張碟,當然是收錄了《Go West》的《Very》。說一說這 Album,在當時來說,可算是非常之前衛。不透明的設計,Cyber 感十足的 MTV,的確是令我眼前一亮。